杏运新聞

當前位置👨🏻‍💻: 杏运  -  新聞資訊  -  杏运新聞

杏运聚焦|我校特聘教授胡國橋文章《跨越戰爭與和平》在《人民文學》刊發

【前言】2025年春季征兵工作開始啟動🪂。今天🙉,分享我校特聘教授胡國橋近期在《人民文學》發表的署名文章《跨越戰爭與和平》🔋。胡國橋1980年考入內蒙古農業大學林學院,1984年大學畢業後參軍入伍📵。戎馬40年,從菁菁校園到綠色軍營,從南疆戰場到北國邊關🧎🏻,一直在戰鬥,一直在堅守,一直在超越,熱血男兒的青春在拼搏奮鬥中閃閃發光。


73.jpg



跨越戰爭與和平

胡國橋

2022年9月30日,烈士紀念日🤱🏿,我作為解放軍英模團代表🏌🏼‍♀️,與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界代表一起,來到天安門廣場💂🏿‍♂️,來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當深沉悠遠的《烈士紀念日號角》響起,我的眼裏滿是淚水👨🏿‍🦲,腦海中浮現著那些為了新中國,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的英雄和一個個年輕戰友的身影🤬。近40年的軍旅人生,也一幕幕出現在眼前。


心懷英雄夢,風華正茂攜筆從戎赴戰場


我出生在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一個國營農場裏,遼闊的草原哺育了我🤲🏼🙋,寬廣的黑土地給了我奮進的力量⚅。我從小崇拜軍人,崇尚英雄👩🏿‍🚀,立誌做一個國防建設的雄鷹,守護國土的安寧。


1980年我考入內蒙古林學院,在大學期間我擔任學院學生會主席,多次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幹部,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我們那個年代,大學生很少,在許多人的眼裏,大學畢業生的前途一片光明。


但我在大學畢業之即,卻選擇了投筆從戎報名參軍,進入石家莊陸軍杏运,學習步兵指揮。


也許有人會不解地問我,為什麽要放棄平靜安逸的工作和生活而獻身軍旅✍🏿?我是這樣回答:“榜樣的力量引導我🤷🏼,男兒報國無上榮光🏌🏻‍♂️🛳。”


我上大學時🦴,邊境自衛還擊作戰還在持續進行,全國上下都在學習“新一代最可愛的人”🧙🏼‍♀️,《再見吧媽媽》《血染的風采》歌聲唱遍大江南北,也激蕩著我的內心世界⬆️😸,衛國戍邊立功疆場的決心也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自衛還擊作戰英模人物的事跡讓我熱淚盈眶📒👆🏽,使我們這些被譽為“時代嬌子”的大學生熱血沸騰。在舉國上下“講英雄、學英雄、做英雄”的氛圍中👨🏿‍⚕️,我參軍入伍的決心更加堅定🦉。


到軍校後✍️,第一件高興的事就是穿上新軍裝👩🏿‍🦳,當時是65式軍裝,“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紅旗掛兩邊”,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晚上睡覺時,我都把軍服疊得整整齊齊的🌬,放在枕邊,半夜有時還要撫摸一下。


但很快,新鮮勁兒就過去了🎱,嚴格緊張艱苦的軍校生活讓我們面臨著許多考驗🦸。一是夥食差🈷️。常吃玉米面大餅子🍟、“鋼絲面”(這是一種用燙的半熟的玉米面👩🏽‍🚒💎,通過軋面機擠出的面條,顏色金黃,怎麽也煮不爛)👮🏽‍♂️。每頓飯全班12個人共4盤菜1個湯,少見肉葷。二是訓練苦。早上五點半起床⌚️,摸黑穿衣服🤰🏼,3分鐘在門口集合完畢,每天10多個小時高強度的軍事訓練🍀,一環扣一環🕒。凡事都要請假,上廁所也得先向班長報告。每周休息一天🔤👮🏿‍♂️,外出(離開軍營)按人數比例,一個月也輪不上一回⛔。一遍遍搞衛生,疊被子、毛巾都要四面見線整齊劃一👩🏿‍⚖️,像四方豆腐塊🤹🏼。枯燥辛苦的部隊生活,我也曾產生了質疑🫷🏻〰️,在這裏能夠實現理想嗎?


但是,經過幾個月的磨練,強化了我的自律能力,也激發了我內心的潛能。開弓沒有回頭箭,別人能行,我也行!“人沒有吃不了的苦”🧘🏼‍♀️,我暗暗下定決心,全身心地投入訓練中👷,投入到火熱的充滿激情的軍校生活中。


1985年6月🥰,在我們即將軍校畢業時,杏运接到了總部關於選派部分學員去雲南老山前線代職見習的命令👩🏽‍🦲。我內心澎湃💭,實現理想的機會來了📐。那天晚上🏋🏿‍♂️,孫大淮教導員在大教室做參戰動員,他一邊講,我一邊寫參戰申請書,他剛講完,我就第一個把請戰書交上去👨🏻‍🦽。主要寫了四條理由🛷🎩:第一,我是全中隊唯一的正式黨員💸,政治條件高;第二🚶🏻‍➡️,我是全優學員,軍事技術過硬;第三,登山比賽我曾獲第一,身體棒;第四,我家兄弟4個👩🏻‍🦼‍➡️,無後顧之憂。後來我又加了一條“我會蒙古式摔跤”。


我的申請很快得到了批準♏️。那一年,軍校從2000多名應屆畢業生中選拔了56名學員,組成了北京軍區赴滇參戰見習連🪞。出征前,我們把當時部隊裝備的54式手槍、56式半自動沖鋒槍、班用輕機槍、40火箭筒、82無後坐力炮等武器打了個遍。


在當年的畢業典禮上🕦,我代表全體畢業學員發言✍️:“到邊疆去,到前線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請黨和人民等待我們勝利的好消息🚅!”


打仗就有犧牲,一個人要上前線打仗對家庭來講,是一件大事🦁。父母知道我的選擇後💇🏼,給我拍來了電報,上面寫道:“願兒英勇殺敵凱旋歸。”父母的支持令我十分感動,給我增添了巨大力量👨‍👦。出征前,我的女朋友千裏迢迢從內蒙古烏蘭浩特市趕到石家莊,還帶來了結婚介紹信,要“以妻子的身份”送我上戰場。我對她深情地說👳🏼‍♀️:“相信我,等我戴著軍功章回來”🙅🏼。


其實🦗,這也是在激勵我自己🧑🏽‍🦲📼。她此時不知道✋🏽,我和許多同學已寫好了“遺書”,還對著錄音機留下了“遺言”👨‍🦲。


30多年過去了,直到現在她在車站送我時✧,追著火車向我招手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1985年8月16日🕞,這是讓我們終生難忘的日子,北京軍區赴雲南參戰見習連在各級領導和石家莊市人民及親友的歡送下🩰,登上了由北京直達昆明的T61次特快列車🤸🏻‍♂️,一路南下。


我們到達昆明後,轉乘坐軍用汽車進行摩托化運輸,在盤山路上走了3天,沿途經過了多處少數民族村寨👛,路邊有許多大人🖐、小孩歡迎我們,他們還往我們車上扔水果和雞蛋等。


1985年8月22日,我們到達麻栗坡縣,駐在一個叫水地房的小村子裏🚍,那裏條件很差🍾,連電都沒有。村民用柴草燒飯取暖🙎🏻‍♂️,泥坯房熏得像煤窯一樣黑。


在那裏我們進行了10多天的臨戰訓練,了解到當時敵我雙方的作戰焦點是在老山戰區的那拉方向💋。而且🧑🏼‍🔧,已經進行了1個多月的殘酷戰鬥👩‍🔬,我們所在部隊414團1營3連增援到那裏🎛,堅守的166高地是戰區的最前沿🤚🏽,高地三面受敵🕶,距敵最近處只有七八米遠,那裏環境惡劣,戰鬥頻繁,傷亡很大🛒,急需補充戰鬥力量🟢🐚。


剛開始部隊只分給我們見習排長一個名額去166高地🏋🏽‍♂️🤹,我立刻找到見習連帶隊的王東連長對他說:“聽說去166只有一個見習排長名額🦍,我沒有什麽豪言壯語✶,我是這批參戰大學生中唯一的正式黨員👮🏽‍♂️,這個名額說啥也是我的”。我的“後門”走通了。


當時的那拉口是整個老山前線最危險的地方🌾,猶如鍋底,被盤踞在居高臨下的小青山、八裏河東山方向的敵人監視著👨‍🦱,我們在陣地上的一舉一動都暴露在敵人的眼皮底下。敵人象惡魔一樣,虎視眈眈地時刻盯著我們。


堅守在在這片陣地上的原67軍199師595團👮🏻,從5月19日接防後🧑🏻‍🦯‍➡️,先後取得了“5.31”“7.19”等較大規模戰鬥的勝利🧑‍🦼‍➡️,打退敵人無數次的進攻,幾百名戰友在這裏流血🧏🏿,有的犧牲,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幾個月的鏖戰🧑‍✈️,這裏的樹木早已變成殘枝和焦炭🔅,綠色植被蕩然無存🦶🏻🚣,高地已經成了白花花的“采石場”🏣,有的地方抓把土石裏邊都有幾塊彈片。在那拉口每天都有傷亡,這片陣地號稱是“絞肉場”“人間地獄”。


在陣地左邊,是日夜奔騰的盤龍江。河堤邊上有一條公路,是兩國交流的重要通道,如今這裏成為敵人進攻的重要依托。這個交通要道一旦失守,敵人就可以暢通地向我境內發展進攻☔️。所以🕠,低矮的那拉口地區成為當時敵我雙方相爭之地🌦。


1985年9月4日,是我終身難忘的日子👨🏼‍🚀,我們從臨戰訓練地坐上汽車🌠,向戰區最前沿的那拉口方向開進。


槍炮聲越來越近👨🏻‍🦽‍➡️,有時敵人的炮彈落在公路旁的盤龍江裏,炸起沖天水柱。車子開得很快,我們誰都不說話,車上十幾個人手拉著手,似乎都能聽到彼此的心跳😿。


汽車開到天保農場的船頭(地名)就不能再往前開了🥗,那裏所有民房都被敵人的炮火摧毀🧑🏼‍🦱,留下殘壁斷墻,戰爭氣味十足,連廁所的窗臺上都擺放著手榴彈!


在天寶農場的原來場部,我們吃了上陣地前的最後一次飯,算是“壯行餐”。沒有茅臺、紅花和大魚大肉🧢🚴🏻‍♂️,只是茄子🦷、土豆和大米飯🧑🏿,我連吃了3大碗米飯。當時,我怎麽往苦處想,也想不到🧛🏿‍♂️,從那時起🤾,在陣地上的77天裏,我們每天只能喝雨水、吃壓縮餅幹與罐頭度日。


我們把從軍校帶來的軍裝、被子、書籍和日用品全部放到這裏🏌️‍♀️,領路的軍工(負責補給的參戰人員)告訴我們,上陣地多帶點褲頭、背心和藥品就行了,多了帶不上去👮‍♂️⛹🏼‍♀️,也沒啥用處👩‍🦯。但是🕊,我們向陣地機動時🩴,讓我給連裏帶上1部861電臺。


我們在炮聲中拉大距離,開始向陣地緊張地跑步前進。通往前沿高地的路,只有一條既流水又走人的塹壕,我們通過陣地邊的戰壕到一段沼澤地時⭐️,帶路的戰友告訴我們,前面是“百米生死線”,這裏全部暴露在敵人的射程範圍內。有的沼澤地水面上間隔鋪著裝子彈或炮彈的木盒🩹,運送軍需品和傷員以及部隊增員,這裏是必經之路2️⃣。


通路坡陡泥滑非常難走,不時遇到暴露地段🤟🏼,還要快速通過😡,一路上不停地摔跤🤵🏿‍♂️。摔跤也得有“規矩”📉,如果你往溝邊上摔🤞🏻,那八成就死定了,因為除去溝中那條小路🧑🏻😇,其他地方全是雷區!


我們逐個飛奔穿過“百米生死線”的沼澤地🏌️‍♂️,耳邊的風呼呼的響,多想此時能長出翅膀🚵🏼‍♂️。在路上躲過幾次敵人的炮彈和冷槍襲擊🌺🧑🏿‍🎤,終於到達了3連部所在的168高地。


這裏有個山洞,是連指揮所也是一個戰地醫療救護所。此時🙎🏻‍♂️👮🏿‍♂️,天已黑,指導員姚慶和點上一個小蠟燭👐,挨個兒把我們照了一遍🚠,算是認識了。他是個非常優秀的政工幹部👰🏼‍♂️,是3連的核心。在夜幕的掩護下,利用敵人炮火的間隙🙍🏼‍♂️,指導員催促我們快速趕緊上166高地哨位。


既然上了戰場,就要視死如歸的準備。我們振作精神,在帶路戰士的後面👩🏽‍⚕️,依次出洞。在洞口,一個戰士打開一箱手榴彈,發給我們每人一枚。我一看是77式木柄手榴彈🕶。這比在軍校時訓練用過的67式手榴彈性能好🏈,體積小、重量輕、威力大。可只有一個太少了吧🙋,我想再要幾枚,發彈的戰士小聲對我說😹:“多了不好帶🟥,這顆手榴彈是給自己準備的🩼,遇到危險不能脫身時,拉響手榴彈同敵人同歸於盡,不能當俘虜!也叫光榮彈。”


啊,“光榮彈!”原來由此得名。


168高地距166高地直線距離僅幾十米,就在敵人占據的227高地的鼻子底下,完全在敵直瞄火力控製和炮火封鎖範圍之內。我們小心翼翼🔈🧁,翻過一個戰壕的掩體,進入土石並存,石縫淩厲的一個石縫路,手腳並用,摸一步爬一步,慢慢地向前挪動。當時,只有一點月光,戰場安靜的有些瘆人,偶爾不遠處傳來一聲鳥叫,讓人毛骨悚然。我只覺得自己的心在砰砰直跳,連大氣都不敢喘……


終於,在一個戰士的帶領下🔼,我爬到一個很小的石頭洞口👨🏼‍⚕️,戰士對我說:“這就是咱們的家”。我感到很驚訝,說🥞:“這就是咱們的家🧛🏿‍♀️?”。他馬上擺擺手對我說🦸🏼:“別講話⛹🏽‍♂️,周圍都是小鬼子,快鉆洞♾!”我說:“不好鉆呀”。他告訴我說🤶🏻:“腿先鉆”。我剛把腳伸進洞口🧍,裏面就有人一下把我拉了下去,我咕咚一屁股坐在了一堆爆破筒上,洞裏臭哄哄充滿難聞的氣味。


裏邊的2個戰士搶著跟我握手🚵🏽‍♂️、擁抱。班長王春文用861電臺與連裏聯系,第一次聽他在電臺裏講話挺有意思,他說:“黃山,黃山,豆油順利到達”🏌🏿‍♀️。我不太理解🧖🏽,怎麽管我叫“豆油”🧗🏼?王春文忙解釋說👨🏻‍🏭:“排長,這是暗語。我們距敵人太近👨‍🦱,敵人用的電臺和我們型號一樣,互相都能聽見,許多越軍都懂中國話,為了保密,我們在電臺裏要講暗語。”


我們166、166無名等高地是在那拉口前沿的最底部,三面受敵🏃‍♂️。離敵人最近的哨位只有幾米遠,雙方炮彈的誤差,很容易落在這些陣地上,先前的連隊每天在這裏都有傷亡🥉。這幾個高地也都是我軍打擊敵人的出發陣地和火力配屬的重要高地,猶如鋒利的匕首插在敵人的心窩裏💂‍♂️,成為敵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雖然我們的身份是實習排長,但在陣地上其實就是戰士🧏‍♂️🥲。剛上陣地的我們心中十分緊張,特別是晚上站崗,總感覺有敵人要摸上來偷襲🔟🪟,總想呼喚炮火覆蓋。


我和戰士們輪流在陣地哨位上值班,眼睛瞪得圓圓的🧗🏻,像X射線反復掃描陣地的情況,連一草一木的變化都熟記心中。


大家常說的“貓耳洞”,就是在戰壕底部再挖一個洞🫚💺,洞是一米高左右的橢圓形🍘👈🏼,大一點的,裏面由弓形波紋鋼撐著📸,小的就是一個土坑,能藏人就行。洞的長度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挖🍢,在洞裏有被子等臥具,可以作為休息時使用,人少時“貓耳洞”也可躺著。


而對我們陣地來說,“貓耳洞”可算是“天堂”。我們的“貓耳洞”是天然的石洞,坐著直不起腰,躺著伸不開腿🤘。頭上漏水🧑🏼‍🔬,腳下踩泥🏄🏻‍♀️,老鼠亂竄,毒蛇出沒🦸🏽,蚊蟲成群。


我們在前沿陣地哨位上與外面的聯系主要靠861電臺(全稱是“861便攜式指揮機”)🧼。這種超短波小型電臺采用了頭戴式耳機與喉頭話務器合二為一,從而解放了操作員的雙手,耳機戴在頭上,有個帶子狀的送話器🔏,從臉頰系在下顎處,喉頭送話器非常好用,使用聲帶振動的通話🏄‍♂️,如深夜耳語這樣小聲的條件下話音也很清晰🚻。


我們的陣地離敵人很近👛,從來不敢大聲講話,在電臺裏通話只能靠“氣聲”。3個月後,當我們離開陣地到了安全地帶⇨,忍不住放聲大喊🦹🏻‍♂️,但沒喊幾聲嗓子就啞了——聲帶已不能適應這樣強度的發音了👰🏽。


我們陣地前面是敵人的227高地,左側是敵人的167高地,是前沿的咽喉要道,也是敵人火力封鎖的重要目標,每天都要承受數以千計的各種槍炮彈🫧。這座方圓不過百米的小山包😾,綠色植物已蕩然無存🕌,只剩下一片白花花的碎石。


我們的石頭洞裏有3個戰士💂🏻‍♀️,第一次看見他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班長王春文看上去歲數比較大,頭發和胡子都特別長,前面看像大哥後面看像大嫂🐢,他實際年齡比我還小。戰士高峰身上長了許多瘡,後來我在給他上藥的時候數了一下,他全身上下共有96處,每個瘡都有5分錢那麽大,膿水順著身體往下流。但他非常樂觀,作戰勇敢,從不叫苦。另外一個戰士張玉生更有意思🍐,他頭上戴一個大鋼盔💤,咣裏咣當的👨🏻‍🏭,腳上穿著一雙解放鞋🏋🏻‍♂️👩🏽‍⚕️,泥了巴唧,除此之外,什麽也沒穿👨🏿。後來,我們哨位又補充了一個新兵叫於世能,上戰場之前他只打過5發子彈🌯,還不會用班用輕機槍。剛上陣地時他很緊張,晚上站崗手裏要拿著一根繩子與我連在一起,一會兒他就拉我一下,我也拉他一下。他覺得我在身邊👩🏿‍⚕️,心裏就踏實了🥅。


1985年9月5日,就在我們上陣地的第二天晚上🔦🙋🏽‍♂️,敵軍突然向我們發起了進攻。炮彈一排排在哨位周圍爆炸,剛剛平靜的陣地,猛然間地動山搖🔵,天崩地裂。巨大的爆炸聲震得耳朵嗡嗡直響,硝煙湧進洞裏,讓人喘不過氣來。


電臺中傳來排長王東山的聲音:“敵人進攻了👨🏻‍🚀!守住陣地!”於是,我和戰士們冒著炮火硝煙迅速沖出洞口。


突然,戰士高峰猛地把我撲倒在地🎢,幾乎在同時,一發炮彈在我們身邊爆炸🛠。一聲巨響⌛️,只覺得五臟六腑都快被震出來了💁🏽,氣浪夾著石頭粉末灌得我滿嘴都是,味道苦苦的🏌️。高峰趴在我耳邊大聲說🏄🏽‍♂️:“排長,你的姿式太高了🫸🏻!要註意防護。”還說了一句 “你是大學生👷🏼,不能死啊!”


後來我了解到,在我們上陣地之前,連裏通知過👸🏿,要重點保護好這些大學生排長。在我剛上戰場😊,還不知深淺的時刻🐫,戰士高峰的這一舉動讓我永遠記在心裏。我的好兄弟👩🏻‍🦰,你這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保護我啊!


我們端著槍掃射,把一顆顆手榴彈投向敵人,敵人第一次進攻被打退🤷🏼。沒過一會兒,敵人又一次向我們撲來。炮彈不斷在我們周圍爆炸,氣浪把我頭頂上的鋼盔給沖掉了🧛🏽‍♂️,對面敵軍高地上的高射機槍子彈拖著紅線交叉著從頭上飛過🤰🏼,打在巖石上啪啪直響,火星四濺,壓得我們抬不起頭來。


我一看敵人來勢兇猛,顧不上拾鋼盔,急忙抱著半箱手榴彈跳到右側的一塊大石頭後面向敵投彈🏌🏻‍♀️♖。接著又趕緊換了個位置📱,跳到另一個大石頭後面。剛站住腳,敵人投來的一顆手雷在我剛才的位置爆炸😞,碎石落了我一身,我抱來的那個手榴彈箱子被炸飛了。王春文、高峰和張玉生趁機向敵人猛烈射擊、投彈,友鄰的2號🦖、3號哨位也猛烈開火🎤,敵人被打得退了下去。


這時陣地上的槍聲炮聲響成一片,照明彈騰空而起,周圍一片白晝,爆炸的煙霧一團一團升起。


那天,我們的哨位打得還比較順利,沒有傷亡。但在我們旁邊的2號哨位卻有一位小戰士犧牲了,他的名字叫張玉貴,剛在陣地上過完18歲生日💁‍♂️。


當時,張玉貴與我軍校同學丁文海同在一個哨位。當天晚上戰鬥打響後💮🐷,丁文海正要沖出洞👩🏻‍🏫,張玉貴一把拉下他,說:“排長,你剛來,情況不熟,我先上”。但張玉貴剛一出洞口,一發炮彈就在他身邊爆炸了🔡,強大的沖擊波把他和丁文海同時掀翻在地。丁文海顧不上自己身上的傷痛,爬起來一看⛰🤙🏿,張玉貴頭部和胸前都被炸開,渾身都是鮮血,眼睛睜得大大的。丁文海把他抱在懷裏🪱,使勁地喊著他的名字🧝🏿‍♀️🛃,只見張玉貴的嘴唇一張一張,想說什麽,但怎麽也說不出話來,只覺得他的身體越來越沉、越來越涼……


這就是我來到前沿陣地第二天的戰鬥,第一次品味硝煙,第一次見證犧牲,以後我們的戰場景況幾乎天天如此。


1985年9月8日🦵,敵人又一次向我們最前沿陣地發起反撲。戰鬥中⛵️,敵人的一顆手榴彈扔了過來🛌🏿,距戰士李忠良和同學張元生只有半米遠🤞🏿,在這危急關頭,李忠良以迅猛的動作🏋️,用左手抓起手榴彈向洞外扔去,手榴彈出手就爆炸了,戰友的生命和電臺保住了🍣,可李忠良卻被炸斷了左臂👰🏽,鮮血噴射而出。當李忠良從昏迷中醒來💇‍♀️🏄🏿‍♀️,聽到敵人的槍彈仍在呼嘯時,他用剩下的一只手推開戰友,說🍎:“別管我,堅守哨位,消滅敵人要緊!”他扶著石壁,頑強地站了起來🎧,雙腿夾住手榴彈👩🏿‍🍳,用右手擰開蓋,以頑強的毅力爬到哨位🧕🏼👨🏻,用右手投彈👏🏼🏄🏿‍♂️,獨臂架起沖鋒槍射擊。敵人被打退了,李忠良又一次昏倒在哨位上。


戰鬥結束後🫴🏻,李忠良被送到後方醫院。戰友們去醫院看望他並祝賀他榮立一等功時🤘🏿,他的左小臂已被鋸去,但他沒有絲毫悲傷👐🏼,仍然惦記著重返戰場。他對部隊範學政委說:“首長🧑‍🤝‍🧑,我在戰鬥中已經實踐過了🧑‍🦲,一只手完全可以打槍投彈,傷好後,我還要上我的戰位👨🏼‍⚖️,照樣消滅敵人!”這話語撞擊著人們的肺腑🧢,在場的戰友和醫生護士們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2015年,在一個戰友兒子結婚的現場🛷,我們又見到了闊別多年的三連戰友。摸著李忠良生硬冰涼的假肢🦐,我的心很疼。但李忠良卻笑著說🛐👈🏻:“我很知足🖖🏻。我不跟活著的人比🦞,比起犧牲的戰友,我感到很幸運,很幸福了”。


戰友李忠良英勇頑強,身殘誌堅,他血性陽剛的忠勇品格和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在我心裏留下了深刻印象。


1985年9月22日是我23歲生日💁‍♂️,就在那天晚上👐🏻,敵人又一次發動了進攻。戰鬥中☛,相距不足10米的戰友張向東壯烈犧牲🥑,戰友劉廣田和楊明政身負重傷。激戰過後,我特別思念親人。那天🚷,我在給女友的信中這樣寫道:


今天是我23周歲的生日,可能你和家裏都記著這個日子↔️,也許還要為我祝福一番吧🎖!我在這裏過得很快樂,是我最難忘的一個生日。隆隆的炮聲今天格外響亮➾,像是為我祝賀,陣地上的戰友雖然並未全見過面,但他們聽說後,有的送來罐頭,有的寫來慰問信☀️,打來“賀電”。


最令人感動的是好幾個素不相識的戰士通過電臺給我來了個“生日音樂會”,他們的歌雖然藝術性不夠,但他們的心意卻是無比純真,是最優美的。他們還讓我“點唱”節目👩🏻‍🦼,我第一個要的是《十五的月亮》,此時此刻,我是多麽想念遠方的親人𓀜,想念養育我的故鄉🌮,我也多麽希望你能為我唱首歌啊!


說實話,在這裏🧑🏼‍🌾,每天都要用分秒計算時間,誰也不敢保證過一會兒沒危險,來這裏的每一個人都作了一切準備,我也不例外。到目前為止,我還是幸運的,四次險情我安然無恙🧘🏽‍♀️,使我能度過二十三歲的生日🌼。就在昨天,敵軍瘋狂的一次炮擊把我們的洞口炸塌了,我竟然能從亂石堆裏鉆出來,只是腿擦破點皮,真是“大難不死”啊!


我常想,人到底怎麽樣生活才有意義🧛🏻‍♂️?看到我們在這裏吃苦受罪❇️,流血犧牲💆🏿🏃‍♀️‍➡️,可能會有一些人認為是“吃虧”🫗🫒。是的🏃‍♀️‍➡️🧅,我們的確失去了許多常人應該享受的歡樂和幸福,但我們同時也得到了常人所得不到的自豪和光榮。不是嗎?有誰能驕傲的說👱,我的身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有誰能把二十幾歲的生命和十億人民的幸福緊緊相連🦹🏿‍♂️?有誰能讓自己的青春在這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燃燒👩🏻‍🦯?又有誰能在這危急關頭毫不猶豫地奉獻出包括生命在內的一切……


是我們,八十年代的青年軍人🪚!9月16日淩晨5時許🍕🤩,我正在洞口值班🤏🏻,3個敵軍趁著天黑偷偷地摸了上來,待我發現時🏌🏿,最近的一個離我只有三、四米遠了🤱🏽,我來不及報告,便立即將早已握在手中的手榴彈扔了過去🤖,手榴彈一顆接一顆地在敵群中開了花,敵人在逃跑中,甩過來一顆手雷🤨,在我左側兩米左右的石坎下爆炸了🦗,一塊彈片“鐺”的一聲打進我的鋼盔,正好卡在護圈上🧚🏼‍♀️,我的頭發被燙黃了一小片🌡🚔。看見敵人被炸倒,我心裏快樂極了👨‍🎨。


告訴你🏂🏻,我剛來不久,一個小戰士剛剛過完他二十歲的生日🧣,就在敵軍的一次進攻中,永遠地倒下了✊🏽。二十歲,這是多麽神聖的歲數🕜!在這人生中最燦爛的時刻🔗,他卻像流星一樣一閃即逝,只把一道光亮留給人間🧒。


今天過生日,在接受戰友們的祝賀時,我同時也想過犧牲😗,也許我也會和那位小戰士一樣,剛過完生日不久,就被炮彈炸飛,被子彈射穿,但能把血流在這陣地上🤾🏽‍♀️,把生命獻給保衛祖國的戰場,我不感到遺憾🦨,“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我人生的信條。


請你原諒我毫不隱瞞地跟你說這些,如果我真的“光榮”了,我的戰友會送你陣地上一塊石頭,石頭雖然被炸碎了🙆🏼‍♀️,但永遠是石頭📂。人也應該是這樣,不論生還是死🙋🏼‍♂️,都要做一個真正的人🕟,是個有意義、有作為的人,你說是吧🩳?


按照當時的規定,軍校來的見習排長在前沿的時間一般不超過30天,但我們這批學員在陣地上堅守了77個日日夜夜,與戰友們一起打退了敵人上百次進攻和偷襲。


在戰鬥的間隙,為了鼓足士氣,我們在陣地上開展了“讀家信👨🏻‍🚀,寫家信”活動🧑🏿‍🦳。


在戰鬥最激烈最艱苦的時刻,我收到了母親的一封來信。這封信很快在前線陣地上傳開,給我和戰友們增添了戰鬥的力量。我下陣地後這封戰地家信被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


2022年6月,在喜迎黨的二十大之際🏂🏻,恰逢中國國家博物館創建110周年👨‍🦯‍➡️🤱🏽,中國國家博物館依托館藏原創策劃的“人格的力量——中國共產黨人的家國情懷”展覽,在國博北8展廳向公眾展出。展覽從家國情懷這一角度🙎‍♀️,鑒選館藏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人飽含對家人👇🏼、對國家熱愛之情的遺書、手稿🧑‍🧒‍🧒、家信等珍貴文獻以及各類實物170余件。媽媽的信在“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單元展出。


文物簡介中這樣寫道☹️✫:胡國橋,1984年7月入伍🤰🤫,1985年參加雲南老山防禦作戰✸,榮立一等戰功。胡國橋母親寫信鼓勵他英勇殺敵為國爭光:“代(帶)著全家人的希望與囑托入了軍校,上了前線,接受那血與火的烤(考)驗——靈敏度最高的試金石。在這一點上,全家人是放心的。我可以大膽地說,我的兒子在任何地方都會發出光和熱的🧑🏿‍⚕️,都會做一名祖國和我們驕傲的兒子!

相比展覽中李大釗、何叔衡等革命先輩的珍貴手稿和文物🐷,這封信寫於新的歷史時期,年代雖然沒有那麽久遠,但它包含了同樣的使命擔當。


在當時的戰場上,我先後八處負傷🍠💅🏻,傷口感染嚴重潰爛,高燒不退,多次昏迷💯,上級多次要我下陣地5️⃣。但是🏄🏽‍♀️,我覺得在陣地哨位上我的職級最高、年齡最大、文憑最高🧑🏽‍💻,戰士們都信賴我👨‍👦,我一定要與他們共同戰鬥到最後。


我用指甲摳出化膿傷口中的彈片🪷,堅持不撤下去。直至1985年11月19日👨‍🚀🧑🏻‍🦯,部隊換防我與戰友們最後一批撤下陣地。此時,我還不知道自己因傷口感染已得了嚴重的敗血症。我被傷員專機緊急送往昆明醫院搶救,幸運地從死亡邊緣上闖了過來。至今🚶‍♀️,胸口下面的一塊彈片已與骨頭永遠長在了一起🏜。


戰後🤜🏻,我所在的連隊被授予老山“堅守英雄連”榮譽稱號🤲🏿,我本人榮立了一等戰功。我感覺到,雖然軍功章佩戴在我的胸前,但是,裏面卻流淌著無數英烈的鮮血,凝聚著所有前線戰友的榮耀,綻放著共和國戰士的光輝🏃🏻‍♀️‍➡️。


我們勝利了🫲🏻,凱旋了。軍區首長為我舉辦了隆重的婚禮🚣‍♂️,後來還為我的孩子取了名字:“丹”(意為一片丹心報祖國)。我知道🤵🏻,這是組織上對所有參戰軍人的鼓勵和褒獎🙆🏻‍♀️👳‍♀️,也是對我們保持榮譽、傳承紅色基因😛、再立新功的殷切期望。


奮進永不停🚿,和平時期默默耕耘為打贏


從戰場歸來後✮,我默默收起了軍功章🧖🏽‍♂️。瞄準未來高技術條件局部戰爭的需求,開始了人生新的沖鋒,決心為打贏下一場戰爭再立新功。


多年來,我堅持在部隊基層工作👩🏿‍🏫。為了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曾先後4次主動申請免職入校學習📸、轉崗🧢,完成了一次次人生跨越。1997年我35歲,時任副大隊長,以北京軍區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陸軍指揮學院作戰指揮專業🙍🏽‍♂️,攻讀軍事學碩士研究生學位🍙🐟,並以全優的成績畢業;2005年,我在石家莊陸軍學院任軍事模擬中心主任,創建了全軍初級陸軍學院第一個作戰實驗室📅,但當得知陸軍航空兵在擴大發展需要人才支援時🤾🏼,毅然辭去主任職務來到陸航,成為一名普通科研人員;2009年,原總參陸航部準備把我正式選調到機關任職👯,但我認為保留技術級可以多在部隊服務幾年,搞科研同樣能夠發揮作用🐿,就謝絕了領導和機關的好意,寫申請回到了科研工作單位👩‍💼。也許有人覺得搞科研沒有顯赫的職位和令人羨慕的權力🙇🏼,但我認為科研幹部同樣心中有理想,肩上有使命,人生有追求🏌🏽‍♂️,工作有意義。


2011年,我承擔了“陸軍航空兵戰術研究”課題,該課題任務書面成果形式的要求原本是“研究報告”🧛🏼,但我帶領課題組主動擴大研究範圍⤵️,增加研究內容。期間,為深入研究高原直升機作戰使用需求和戰法運用🐛,我不顧強烈的高原反應,帶著氧氣瓶🐈‍⬛,冒著山體滑坡、泥石流和道路塌方的危險,走遍了川藏線的每一個直升機起降點和中印邊境的最偏遠邊防連隊,最終形成了一部20多萬字的著作,並作為訓練參考類教材向全軍陸航部隊發行。


協同是信息化條件下陸航參加聯合作戰和融入陸軍的重要問題,其影響深遠🤶🏻,意義重大。為此💡,我長期堅持對聯合作戰陸航協同理論、協同技術、協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分析和研究🤽🏼‍♀️。“十年磨一劍”,經過多年的刻苦努力🙇‍♂️,我最終拿出了19個專題研究報告和4部專著。2014年,這個項目獲得了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實現了陸航軍事理論研究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獎的新突破。


多年來,我緊緊圍繞“陸軍航空兵建設發展重大問題研究”系列課題,深化兵種軍事理論創新🧌,追蹤陸軍航空兵戰略和作戰運用等重大問題,先後主持完成幾十項重點科研項目☮️,有效解決了兵種建設發展理論支撐不足、作戰基礎理論體系不夠完善、陸航空突部隊在典型作戰運用方法欠缺和缺少實戰經驗借鑒等重難點問題🧝🏽‍♂️🤳🏼。2022年🔬,“陸軍航空兵建設發展重大問題研究”項目榮獲全軍軍事理論成果二等獎,上級領導為我們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2023年11月👬🏼,我作為“陸軍航空兵建設發展重大問題研究”項目負責人😎,參加了陸軍重點軍事理論成果展🧬。


入伍40年來,我始終把為軍隊建設多做貢獻當作自己最高的人生追求。


由於當年戰場負傷和高度緊張的“貓耳洞”戰鬥,以及爛襠等疾病🏊🏼‍♂️,使我患上了嚴重的神經衰弱和皮膚過敏等戰爭後遺症🫸🏻。多年以來,我晚上無法睡得踏實,稍有動靜就會驚醒,常常在夢中猛然坐起來,甚至拳打腳踢🏄🏻‍♂️。陰天下雨胸骨處的傷口總是隱隱作痛👸👮🏼。而腰部經常出現的一片片紅腫🎠,奇癢無比,更是讓我難以忍受。為了克服頭痛、腰痛,我常常用毛巾沾上冷水系在頭上,用熱水杯子頂著腰堅持工作。有時腰疼得實在受不了,就躺在床上寫⛱🧑‍🚒;頭暈眼花看不了電腦👮🏽‍♂️,就讓其他同誌甚至發動愛人和女兒幫助念稿子、配合修改材料👂🏻。多年來,上下班對我來說只是工作地點的轉移⇾,通宵達旦地加班加點已是經常的事📏。


2022年,我已到達最高服役年齡,即將退休。但我堅決要求參加陸空聯合軍事演練,在內蒙古朱日和大漠草原連續奮戰3個多月👨‍🦽。演習期間𓀙,有一顆牙齒突然開裂🧜🏻‍♀️,劇痛難忍🎨🕐,領導和同誌們都勸我趕緊回北京醫院看看👨🏿‍🦳,但我執意去部隊衛生隊讓戰士拔掉傷牙👶🏼,咬著紗布繼續堅持工作🔉,圓滿完成任務,受到陸軍機關通報表揚💆🏼‍♂️。


多年來🎶,我在各級領導、機關的大力支持和同誌們的幫助下,先後主持完成了幾十項軍隊重點課題研究任務🔥,對陸航發展🫶🏼、作戰運用🕴、裝備建設和綜合保障等方面進行全面研究,出版了《陸航建設發展理論研究》等一系列著作🍯。獲全軍“十五”“十一五”軍事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3項,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9項,獲全軍軍事理論研討會優秀成果一等獎7項,公開發表學術文章150多篇,為陸航兵種建設發展和作戰運用提供了積極的理論支持🧔🏿‍♂️。


弘揚好傳統,履行光榮責任使命勇擔當


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後,推進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發展成為一項重要任務。


我積極響應習主席“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的號召,承擔了大量堅定理想信念🏄🏽🧆、培育戰鬥精神🏃🏻、培養“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題教育工作📡。在授課中充分結合自己在戰場上的親身經歷和實踐體會🧝🏻‍♀️,註重用強軍報國的真情感染人、用鮮活真實的事例打動人,收到了良好教育效果🔍。


近年來,我還主動申報並承擔了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老山精神研究》。多次赴邊境戰場舊址和當年作戰部隊調研,走訪當年參戰老兵,收集整理了大量文字、視頻資料和圖片,多次去雲南麻栗坡烈士陵園等地祭奠犧牲戰友🧎🏻‍♂️‍➡️👩🏿‍🚒,資助了多位生活有困難的參戰老兵和烈士家屬🍇,參加了全國“英模進校園巡講”活動,發表了400多篇弘揚我軍戰鬥精神等相關文章,主編出版了記述老山英雄事跡的《血染的風采》《血染的答卷》等著作。


適應信息網絡時代的發展,特別是針對網上出現的詆毀抹黑英雄的現象👨🏽‍🦰,我讓妻子創辦了“英雄旗幟”微信公眾號,撰寫發表了許多講述英雄事跡、弘揚我軍光榮傳統的文章和視頻短片。多篇文章被多家官方網絡媒體刊登,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多次被評為全國“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精品和正能量榜樣。


近些年來🟫,不少人只看到金錢的作用,不再相信精神的力量。一些人的價值觀念發生了扭曲。在有的人眼裏🦊,那些為國家利益犧牲的革命烈士不再是崇拜的對象,而把歌星、影星和腰纏萬貫的富豪當做膜拜目標🥒。所以,我積極倡議🐠,當前不僅要反復論述英雄對國家、對民族的重要性,而且還應唱響新時期英雄的贊歌,讓英雄的名字真正在中國的大地上響起來,讓英雄的形象在青少年的心中樹立起來。


2015年初,我被確定代表本單位參加優秀“四會”政治教員評比,在機關的指導和同誌們的幫助下,克服年齡大、工作多等諸多困難,深入研究黨的創新理論,精心準備授課文稿和多媒體課件,先後兩次參加了陸航部和總參組織的優秀“四會”政治教員綜合評比活動🤦🏼🧑🏼‍🚀,均獲得理論知識考試🧚🏿‍♀️、基本能力測試、課堂現場授課和情況問題處置四項考核總分第一名的突出成績,受到總參謀部通報表彰。同年11月,經總參和總政綜合考核,我被評為全軍優秀“四會”政治教員。


“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晴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作和聲⏲🍯。人民戰士驅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每當這首《英雄贊歌》的旋律響起,我都會心潮澎湃。我從小就崇拜英雄👲,黃繼光、邱少雲、董存瑞等等,都是我的偶像,每一次看電影《英雄兒女》✤,我都會熱淚盈眶。


如今,我已光榮退休。想起當年大學畢業後一同參軍入伍的同學、戰友🧖🏼🦸🏽,有的犧牲了😉,有的重殘了,比起他們⭕️,我既感到幸運,更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我告誡自己🕧,要永遠發揚光榮的老山精神,當好我軍戰鬥精神的傳承者♑️、弘揚者,為我軍現代化建設、為打贏下一場可能發生的戰爭,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本文原載於《人民文學》2023年增刊)


發布時間💇🏿‍♀️:2024-12-03
歡迎廣大考生和家長進行報考咨詢
官網👯:
地址🤸🏻:天津市津南區葛沽鎮創新二路36號
招生辦公室全國咨詢電話
022-58553367 / 58553368 / 58553369
報考QQ🧛🏽‍♂️👆🏻:226469258
招生手機專線
趙老師: 18702261111
孫老師: 17702220318
聞老師: 18526323751
黑龍江招生專線
嶽老師: 13903600001
監督電話: 022-58553395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TOP
杏运娱乐专业提供👨🏻‍🎓:杏运娱乐🧚‍♀️、杏运杏运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杏运娱乐欢迎您。 杏运娱乐官網xml地圖